我们影响主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封面 > 正文

新冠肺炎疫情中那些被治愈的人们

日期:2020-02-06 【 来源 : 万博体育网址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经过金银潭医院医生全力救治,在与病毒抗争半个月后,小李终于出院。 “可能因为我比较年轻,我23岁,我是恢复得最快的一个。我是重症里第一个出院的。”
作者|王仲昀


  愈出院的患者们,无疑是幸运的。




最早痊愈的重症患者


  1月11日武汉卫健委的通报中就曾提到,4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有7例重症患者,而小李便是这7人中的一位。

  1月21日,小李经治愈出院。作为武汉市首例痊愈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小李面对媒体,详细讲述了发病到治疗直至痊愈的经过。

  小李今年23岁,刚刚参加工作,工作地点位于汉口火车站,距离病毒发源地华南海鲜市场只有几百米远。12月24日那天,他下班之后开始发烧,脑袋昏昏沉沉。起初他以为就是普通的感冒,去医院之后就按照感冒发烧治疗。但是吃药,打点滴几天后,没有任何好转。

  眼看症状越来越加重,元旦当天他就去了协和医院,结果被认为患上“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随后小李又被转院到金银潭医院,在这里他开始感觉到形势不妙。他看到身边的医护人员防护非常严密,没有一寸肌肤是露在外面。很多专家不停地前来问诊,气氛十分凝重。

  最终,小李被确诊为新冠肺炎重症病人。随着血氧降低,他要一直带上氧气瓶吸氧,因此整个人躺在床上一度动弹不得,“吃饭喝水都非常困难”。之后,根据小李回忆,多名护士轮班在病房内照料他,自己的姐姐也曾给他喂饭、喂水。

  经过金银潭医院医生全力救治,在与病毒抗争半个月后,小李终于出院。 “可能因为我比较年轻,我23岁,我是恢复得最快的一个。我是重症里第一个出院的。”

  和小李经历相似的还有四川广安的陈某某。他是四川省首例治愈出院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陈某某是广安市岳池县人,常年在湖北武汉市江汉区姑嫂树菜市场做蔬菜生意。地图显示,姑嫂树菜市场距当地华南海鲜市场仅约3公里。

  陈某某的儿子小陈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平时在老家广安上班,几乎每年春节,在武汉打工的父母都会回广安和家人团聚,今年亦不例外。其实,在踏上从武汉回广安的列车之前,陈某某已有发热、干咳的症状。但那时他完全没想到,自己会和新冠肺炎扯上关系。

  陈某某尚在武汉时也曾去看过医生,被告知需要输液治疗,父亲便想先回广安,然后再到广安当地的医院接受输液治疗,毕竟回家的车票早已买好。彼时,陈某某尚不知道自己会跟新冠肺炎扯上关系。

  1月15日下午,陈某某和妻子顺利到达广安火车站,然后乘公交车回到位于广安城区的儿子小陈家中。因为咳嗽,陈某某一路上都戴着口罩,直到回家才摘下口罩。后来,小陈发现,父亲回来之后精神状态一直不是太好,当时他还以为“父亲是坐车太劳累了”。

  1月16日,陈某某便因身体不适,在妻子陪同下前往四川大学华西广安医院就诊。当天,陈某某即被收治到该院感染科。据小陈回忆,父亲的病情一开始并未确诊,但医生提醒他们“病情比较严重,还建议我们也要戴口罩”。父亲刚入院前两天,医院还允许小陈到医院给其父亲送饭。之后,父亲的一切饮食便均有医护人员负责,小陈不能再直接接触父亲。

  在陈某某被收治的前几天,有关新冠肺炎疫情的消息尚未大范围传开。几天过后,有关陈某某的病情开始出现在当地的官方通报中。1月20日,四川省卫健委通报,广安市诊断1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病例,该病例为武汉市返乡人员,经省、市疾控中心检测,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阳性。1月22日广安市卫健委公布消息,1月21日24时,经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防控领导小组诊断专家组评估确认,该市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病例诊断为确诊病例,为武汉来广安的输入病例。

  陈某某被确诊后,和他有过密切接触的妻子以及儿子小陈,均被定点隔离接受医学观察。“当时虽然担心,但还是很有信心,因为父亲很乐观,医生也一直在积极治疗。”小陈说,虽然自己被隔离接受医学观察,但仍可和父亲通过微信视频聊天。

  最开始被确诊时,陈某某不得不戴上呼吸机,说话很模糊。“后来呼吸机拆了,只是插管,反正一直都在朝好的方向发展。”小陈说。

  四川大学华西广安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王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陈某某到医院后,广安市成立了一个专家组。1月19日,四川省也派了专家组对陈某某进行救治,“因为他呼吸困难,所以我们给他上了呼吸机,也用了抗病毒的药物,然后再对他进行营养的支持、对症治疗、预防并发症、增加他的免疫功能等一系列治疗。”

  据悉,救治陈某某,除了省级专家蹲点治疗,四川大学华西广安医院还运用了5G会诊。专家组每天实时指导,实行“一人一案”精准治疗,并且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从一开始的上呼吸机,到后来调整为高流量鼻塞吸氧,再到后面根据病人的CT情况和氧合情况,逐渐把高流量鼻塞吸氧改为一般的鼻塞吸氧。

  经过精准治疗,陈某某的情况逐渐趋于稳定,1月26日、1月28日,经广安市市疾控中心两次核酸检测都是阴性,1月29日,陈某某解除隔离,转到普通病房。2月2日,在治疗18天后,陈某某治愈出院。在他出院的两天前,被定点隔离接受医学观察的妻子和儿子,也被解除隔离。小陈说,在接受医学观察期间,自己和母亲的身体没有任何异常。

  在出院前一天,陈某某给医护人员手写了一封感谢信,他写到:“在医院这十几天里,每天都躺在病房里,见不到家里的亲人,也看不到外面的世界,这样的日子很难熬,但是医生护士们进进出出忙碌的身影,周到的照顾,还有安慰和鼓励给了我坚持下去的力量,我能做的就是积极的配合治疗。”

  之前驰援武汉参与抢救新冠肺炎的危重病人的上海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钟鸣于2月3日接受采访时表示,在他目前工作的金银潭医院重症医学科,经过十天的流程优化和团队磨合,病区的死亡数量有了明显的减少。



轻症患者在家隔离实现自愈


  周宁是武汉同济医院心内科一名副主任医师,也是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最先被感染的医务人员之一。他在一篇自述中写道:“自1月21日以来的4天时间里,我经历了突发高热、寒战、极度乏力、眩晕、腹泻和咳嗽,经历了不安、自责和镇静,开始自行居家隔离治疗至今,体温基本正常,症状基本消失。”

  1月17日,周宁所在同济医院汉口主院区收治了一名心动过速无休止发作的病人。鉴于当时已有的有关新冠肺炎的信息,周宁询问了这名病人有无发热和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对方当时全部予以否认。

  没想到的是,1月21日上午办理出院手续的时候,这名病人突然告诉护士,他入院之前曾经发过烧,而且在12月初还去过华南海鲜市场。更要命的是,他是厨师,经常会处理从华南海鲜市场流出来的活禽和野生动物。

  正是同一天,周宁出现了乏力、眩晕和发热的症状。当天回到家后,测量体温显示他发烧到38.9℃。对于这一系列症状,周宁表示“要说不怕,那是吹牛的”。

  不过,经历过最初的恐慌后,身为医生的周宁很快开始了自救。他首先去往同济医院急诊科做了一系列检查。其中,血象显示白细胞总数基本正常,中性粒细胞偏高,而淋巴细胞显著降低。在他看来,这是新冠病毒感染的血象特征。

  在与呼吸科的同事反映后,对方表示从临床上来讲,基本上就可以确定为新冠病毒感染。不过,对方同时表示,由于没有明显的呼吸困难的症状,不用紧张,建议他先居家隔离治疗。具体要求为:在家多喝水,多休息,加强营养;同时服用抗病毒药,观察两天,没有加重的话,继续治疗1周。如果出现了明显的气促或呼吸困难,再来住院治疗。

  “这个晚上就在这样的昏昏沉沉中,醒了又睡,睡了又醒。中途还起来拉了两次肚子,夜间再次饮用温盐水1000毫升,整个人感觉轻飘飘的。”

  第二天(1月22日),周宁起床后又是按照前一天的流程走了一遍:继续口服盐酸阿比多尔片和莫西沙星片。继续狂饮温盐水,大约2000毫升。到1月23日,他发现自己体温没有上升,眩晕感有所缓解,精神状态也在变好。继续服药治疗一天后,24日早晨,周宁的体温已经降到了36.8℃。至此,他通过在家隔离和服药对抗新冠肺炎的经历暂告一段落,基本实现了自愈。

  周宁身为医生,医学知识比普通民众更丰富,事后专家建议,普通人如出现症状不要自行在家治疗,还是要及时就医。



武汉夫妇在上海出院


  1月27日上午,58岁的武汉人李阿姨和56岁的丈夫姚先生从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出院。

  1月17日,这对武汉夫妇乘坐高铁从武汉来到上海女儿家中过年。到上海两三天后,丈夫就开始咳嗽。由于女儿家中还有个3岁的孩子,老夫妻担心传染,赶紧到上海市宝山区一家医院就诊。

  虽然当时已有一些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报道,但李阿姨一开始没觉得丈夫和自己会中招。“我们家在武汉离那个市场远着呢!那时疫情也没有报道出来那么严峻。”李阿姨说。丈夫到医院挂了一天水,体温还有所上升,但没高于37.5℃。之后,接诊的医生让他们再过来一趟,拍张CT,并打电话叮嘱李阿姨:“情况有点可疑,你也得来隔离,记得戴上口罩。”

  等到夫妻俩再次赶到医院,拍了CT后,医生立即打了几个电话,很快就有专门的负压120救护车赶到,让夫妻俩穿好防护服,“从头包到脚”,一路开到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此时,李阿姨才知道,夫妻俩都被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从就诊到确诊,连一天都不到。

  在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李阿姨和丈夫分别住进应急病房的单间,配备各种监护设备。在完成各种检查后,李阿姨和丈夫接受了抗病毒、抗感染及支持对症治疗。最初的两天,护士每个小时都来测体温、量血压。每天3次吃药,每次4颗药;丈夫是吃6颗。“护士很细致,会告诉我这些药怎么吃。”李阿姨接受《万博体育网址晚报》采访时表示。

  李阿姨后来搬了两次房间,换了一间没有那么多监护设施的病房,她说可能是因为自己病情逐步稳定。此后,经过两轮抽血、咽拭子检测和拍片的步骤,以及专家组的反复确认,这对夫妻终于在1月27日出院。出院后被问到,如果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上海的医生护士,李阿姨脱口而出:“无微不至。”大到治疗方案,小到饭菜是否可口、是否睡得着,都有人一遍一遍问。“有一种错觉,我并不是一个病人,而是一个客人!”

  此前在病房内,由于医护人员穿着防护服,医患之间沟通可能不畅,每个病房还专门配备一块写字板。病人有什么需求,都可以通过写字板反映。李阿姨说:“对这个病毒,我什么都不懂,我就在板上写下‘非常感谢你们’这几个字。”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