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影响主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科技 > 正文

国家科技奖,上海是“学霸”!

日期:2020-01-15 【 来源 : 万博体育网址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2020年是“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上海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框架的“交卷之年”,相信上海还会有更多科技创新的“高光时刻”。
作者|陈 冰

  

  去的一年,是上海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迈进的深化推进之年。上海原创性的科技创新成果持续涌现——出现世界首例生物节律紊乱体细胞克隆猴模型、引力诱导量子纠缠退相干实验、稳固钙钛矿半导体等一批重量级成果。

  上海量子科学研究中心、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期智研究院等一批高水平创新单元和载体陆续启动建设;硬X射线装置核心部件实现技术突破并完成国产替代,软X射线装置顺利出光,超强超短激光装置投入试运行。脑图谱等大科学计划前期筹备工作进展顺利,人类表型组、硅光子、硬X射线预研等重大专项加快实施……

  目前,上海市已建成或培育各类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近20家,面向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先进制造、新材料等产业,以支撑产业链创新和重大产品研发为核心,累计集聚高水平团队1200余人,产学研合作单位超过1600家,在孵企业和团队近150家,实际服务收入超过7亿元,撬动社会投资约60亿元,带动和培育产业规模近百亿元。

  据预测,上海R&D占GDP比重达4%左右。截至11月底,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53.05件。另据《2019年度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指数报告》显示,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指数达到281.9,同比增长10.51%。



国家科技奖上海成绩亮眼


  1月10日,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共评选出296个项目和12名科技专家,308项(人)被授奖。

  在这份获奖名单里,上海的成绩单非常亮眼。308个国家科学技术奖,52项是上海牵头或合作完成的重大科技成果,占获奖总数16.9%;“牵头”完成26项,正好占上海获奖项目总量的50%。这是上海连续4年在国家科学技术最高奖励中获奖比例超过15%,连续18年获奖比例超过10%。

  更亮眼的,是获奖等级新突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3个特等奖,上海牵头获得1项,占全国1/3。这是自2002年以来,上海牵头项目首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这个特等奖项目就是上海交大的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主导的“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的自主研发与产业化”项目。

  上海交大曾有“110”教研室——“交大编号第一的教研室”,现为船舶设计研究所。主持人是我国当代船舶工业奠基人之一、首位造船界中国科学院院士杨槱;本次特等奖第一完成人,是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总设计师谭家华教授,以及国内高校唯一一位“船舶设计大师”何炎平教授和他身后更年轻的科研团队——一代又一代船舶人追逐着同一个海洋强国梦。

  我国疏浚需求大,挖泥船曾长期依赖进口。上海交大船舶设计团队与兄弟单位合作,用近20年走过别的国家100多年的发展之路,用实干和智慧攻破了泥泵、绞刀头、定位钢桩、集成系统等一项又一项技术,让我国大型绞吸挖泥船的设计和制造,从跟跑到领跑世界。项目组设计了大型绞吸挖泥船63艘,年挖泥能力超过10亿立方米,年产值超过百亿元人民币,不仅成为疏浚行业主力军,更在一带一路港口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航道疏浚等工程发挥重要作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巨大。

  “2019年度,复旦取得历史上获国家奖的最好成绩。”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金力介绍,4项成果的第一完成人,都有在复旦求学经历,之后留校或是留学、访学后再回复旦,数十年如一日扎实做科研。

  复旦牵头的成果,突出特点是基础研究多、从“0”到“1”的原始创新多。

  数学科学学院汤善健教授“随机控制与非线性滤波的数学理论”,解开27年难题,获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以一人之力独立研究获国家大奖,难得一见。

  该项目包含了汤善健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随机控制领域的多项成果,如对法国科学院院士J. M. Bismut于1976年提出倒向随机 Riccati 方程的解的存在唯一性的证明,对美国工程院院士R. Brockett在1983年国际数学家大会邀请报告提出的非线性滤波中的有限维估计代数在状态空间维数高于4的分类问题的证明, 以及关于Poisson点过程驱动的非线性倒向随机微分方程的解的存在唯一性定理等,均是随机控制理论的基础性结果。象牙塔顶的数学研究我们普通人实在看不懂,可是我们得知道,随机控制理论是解决经济、金融、国防等诸多领域核心问题的基础数学工具。

  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的复旦物理学系周磊教授,同样经历近20年的沉淀,实现了“从0到1”的原创性理论突破。他们曾有过研究方向与哈佛大学科研人员重合、辛苦取得的成果迟到一步的经历。回头再看,周磊却说“赶上了好时机”,研究未能发表,努力却绝不会浪费。

  自然科学奖获奖量多,显示上海聚焦基础前沿领域、重大科学问题的努力,在国家基础研究整体格局中分量越来越重。除了基础研究,上海的国家技术发明奖多集中于电子信息学科和生命健康领域,与国计民生直接相关。其中生命健康领域获奖最多,11个项目涉及基础医学、内科与预防医学、药物与生物医学工程、外科与耳鼻咽喉颌及中医中药多个学科。

  更多获奖成果,更大的“从0到1”基础研究份额,更强科创策源能力,更贴近“衣食住行”……2020年是“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上海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框架的“交卷之年”,相信上海还会有更多科技创新的“高光时刻”。



全球科学家“理想之城”


  除了在国家科技奖中表现亮眼,截至2019年11月底,上海科研人员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自然》《细胞》上发表论文数量约占全国总数的28%。预计2019年全市经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超过5900家,同比增长70%以上,有效期内高企总数超过1.2万家。

  在科技金融领域,截至2019年末,在科技信贷发展方面,3亿风险资金池已有效撬动信贷资金规模近260亿元,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显著;在服务培育企业方面,累计为4700余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高企贷服务惠及1108家企业获得贷款407.9亿元,培育推动了359家企业在新三板、上海股交中心挂牌,25企业成功IPO,其中7家企业在科创板上市,有效发挥了科技金融对创新创业的助推作用;在降低企业成本方面,市科委出台的各类科技保费补贴政策,已累计拨付7000多万元,支持企业近2500家,为科技型企业承保覆盖创新和市场化风险超过100多亿元。

  2019年上海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三大战略性产业领域,形成44项关键技术重点攻关项目清单。集成电路领域完成了制造装备、材料及零部件、核心芯片器件以及相关新工艺新方法的系统布局,14纳米制程工艺、300mm硅片的研发和市场化取得新突破;启动了“上海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开展基础理论、新型算法、脑机融合、开源框架等前沿方向的研究和布局,打造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实施新一轮生物医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九期一、可利霉素片、聚乙二醇洛塞那肽注射液、糖尿病药物YG1699、全景PET/CT、首款肿瘤电场治疗产品Optune等一批新药和高端医疗器械上市和产业化实现重要突破。

  当然,所有这些背后都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集聚。上海继续加大高水平创新人才集聚力度,截至2019年11月底,累计核发外国人工作许可证逾18万份;其中,外国高端人才(A类)3.2万余份,占比约18%,引进外国人才数量和质量均保持全国第一。赋予临港新片区引进外国人才管理权与自主权,推进浦东新区先行试点实施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差异化流程和用人单位信用管理制度。上海连续7年在“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有吸引力的中国城市”评选中排名第一;《全球科学家“理想之城”调查报告》显示,上海已成为全球科学家首选的中国工作城市。

  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院长靳庆鲁在接受《万博体育网址周刊》采访时表示,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在全球范围内蓬勃推进,对社会经济、商业模式和企业管理产生深远影响,而人工智能给许多从业人员带来最大的挑战是大量的基础工作从业人员会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而失业,所有结构化处理的工作都将由人工智能来完成。

  “但是,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在会计行业中只是替代会计工作中的 ‘简单劳动’,而非 ‘复杂劳动’。在会计的深层面上,例如对会计信息的判断、审核、决策等工作,仍需要人工完成,会计的管理功能将被更大程度地体现。财务人员将从大量重复性的记账等低附加值工作中解放出来,向着管理会计、战略财务等高附加值工作发展。”

  靳庆鲁说,为应对上海科技发展对高素质人才需求的变化,高校的人才培养也必须在全新的环境下进行改革,通过高水平的人才培养和高质量创新实践,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相关领域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

  “对于会计学科而言,改革后的课程能够将会计信息与可获取的大数据信息、人工智能结合,探究数据如何影响会计功能,与此同时,还能对已结构化的信息进行专业财务分析以用于决策。毫无疑问,这种能够管理、预测、决策的综合性现代会计人才将会成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抢手货。”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